2019年第11期
• 净水技术前沿与研究综述 •
胞外DNA在生物膜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台喜荣,冯骞,孙亚青,郭文,葛冉,周长仁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引用本文:台喜荣,冯骞,孙亚青,等.胞外DNA在生物膜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净水技术,2019,38(11): 54-60.
摘要:生物膜是微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特殊的微生物聚合体,包括微生物细胞和胞外聚合物(EPS)等。胞外DNA(eDNA)是EPS的关键组成成分之一。它通过细菌主动分泌、细胞溶菌作用等释放到胞外,吸附在细菌细胞表面并开始向外延伸,从而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另外,它可以为细菌代谢提供营养物质,作为基因水平传递的"基因仓库",与胞外蛋白及胞外多糖等交联,维持生物膜空间结构。因此,关于生物膜中eDNA的研究,对水处理、生物冶金、医学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性地综述了eDNA的产生途径、调节机制、功能及目前研究的局限性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分析。
关键词:细菌生物膜,胞外DNA,细胞黏附,胞外聚合物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生物膜界面水动力和传质行为(515790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B13314);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17047);宁波市科技惠民项目(2017C50002);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A80002)
查看
点击量: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