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2023年第3期
• 污水处理与回用 •

尾水湿地系统中污染物去除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作者:夏绍凤,薛竣,高文乔,王矛矛,马丁,岳正波
作者单位: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引用本文:夏绍凤, 薛竣, 高文乔, 等. 尾水湿地系统中污染物去除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 净水技术, 2023, 42(3):97-105.
摘要:随着对水生态保护和再生水回用的日益重视,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水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利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尾水已被广泛推广,明晰人工湿地各单元中污染物去除过程和机制对出水水质提升和湿地稳定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三维荧光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湿地各单元尾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尾水中主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img id="8518d695e53dd67b8bce1c3577281766" class="picture_figure_line" src="http://rtt.5read.com/pdgpath/6a/6a55/6a55be7fccaac1a09115342574cca7cf/715c7590cb171d4fded581f68b61d35d.jpg" width="146" height="14" title="width=146,height=14,dpi=110" />去除率分别约为93.5%、87.1%、85.4%、100%。组合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集中在曝气好氧塘单元,而预处理塘单元对污染物降解能力较弱。分析结果表明,水体DOM中主要为外源性组分,进入湿地后内源性组分逐渐升高,湿地系统对类腐殖质组分降解效果显著。湿地中水体和表面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丛毛单胞菌 (Comamonas)、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和马赛菌(Massilia)等具有氮、磷转化功能的微生物在曝气好氧塘单元水体和生物膜中富集。RDA分析显示,水体中的营养组分主导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布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组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工艺调整和水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人工湿地,尾水,微生物,水污染,溶解性有机物
基金资助: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开发项目:湿地生态系统进水主要污染物解析及其去除过程研究(2020-YF39)
下载
下载量:955
查看
点击量: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