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2017年第7期
• 行业导向与研究进展 •

地表水体中营养盐形态变化规律

作者:周海东,周姣岩,胡涛,轩玉梅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
引用本文:周海东,周姣岩,胡涛,等.地表水体中营养盐形态变化规律[J].净水技术,2017,36(7):27-34.
摘要:针对水体中典型的营养盐N、P、Fe、Cu、Zn、Mn,通过环境因子的改变考察其形态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可利于NH4+-N转化为NO3--N和NO2--N;pH变化的影响主要在于NH4+-N的含量;氧化还原电位(ORP)的降低可引起水相中NH4+-N增加,NO3--N下降。就P而言,温度优先影响的P形态是可溶性总磷酸盐(DTP),pH的变化可引起水相和沉积相中P的传递及形态的转化,在ORP为-50mV和-75 mV时,显著地影响着P的含量与形态间的变化。此外,pH对Fe的影响最主要在颗粒态1(MP1)方面,其变化只是引起水相中Cu的形态变化,对Zn在水相和沉积相中无显著影响,可引起水相中Mn的MP1与溶解态(MAS)和不安定态(MUN)的相互转化;ORP可引起Fe、Cu、Mn的形态与含量的改变,但仅影响Zn在水相中MP1的量。
关键词:金属盐,营养盐,氨氮,氧化还原电位,温度,地表水体
基金资助:营养盐因子形态与水源地水库蓝藻暴发的互动机制及其调控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查看
点击量: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