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2024年第2期
• 水源与饮用水保障 •

微塑料在某水厂水源与处理工艺中的时空分布

作者:张山风,高乐,刘朵,蔡佳男,王建华
作者单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供水水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引用本文:张山风,高乐,刘朵,等.微塑料在某水厂水源与处理工艺中的时空分布[J].净水技术,2024,43(2):62-69.
摘要:微塑料通常是指粒径小于5 mm、不溶于水并持久存在的塑料固体微粒。文中采集了水厂处理工艺中的样品,检测其中的微塑料,根据检测结果,从净水工艺、不同水源、不同时期3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的微塑料含量规律为枯水期多于丰水期,本地水库水源多于“南水北调”水源,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和季节特性影响。水厂工艺对微塑料有较好去除效果,其中混凝沉淀的处理效果最好,但混凝剂、消毒剂和滤料可能存在引入微塑料污染的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其进行验证。在20~500 μm粒径内,“南水北调”水源中的微塑料粒径主要集中在20~50 μm,大于100 μm的微塑料颗粒极少;疑似由净水药剂引入的微塑料粒径主要是20~50 μm。所检测的不同水源、不同时期采集的原水样品中均出现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酰胺(PA),在研究微塑料去除方法时应重点关注这3种成分的微塑料;PBS微塑料含量远大于其他组分,且其更容易被净水工艺去除;当水源地存在捕鱼活动时,PA微塑料含量可能会大幅增加。
关键词:微塑料,水厂,水处理工艺,水库水源,南水北调工程
基金资助:none
下载
下载量:789
查看
点击量: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