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4期
• 污水处理与回用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再生骨料人工湿地植物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作者:马越,姬国强,胡艺泓,杨亚欧,王辉,李家科,李亚娇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引用本文:马越, 姬国强, 胡艺泓, 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再生骨料人工湿地植物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J].净水技术, 2024, 43(4): 76-84,201.
摘要:研究以混合建筑再生骨料、红砖和砾石为填料,菖蒲、香蒲、鸢尾、芦苇、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为供试植物,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植物生长特性、生理特性、水质净化效果和经济成本为准则层的人工湿地植物评价体系。 结果表明,对4 个准则层进行排序为水质净化效果(0.614 4)>生长特性(0.172 7)>经济成本(0.118 7)>生理特性(0.094 2);在净化效果中,4 个因子的权重排序为TN(0.305 0)= TP(0.305 0)>氨氮(0.276 9)>COD<sub>Cr</sub>(0.113 1)。 生长特性中风车草得分最高(0.585),鸢尾得分最低(0.229);生理特性中芦苇得分最高(0.410),鸢尾得分最低(0);净化效果中风车草得分最高(2.858),菖蒲和再力花得分最低(1.361)。 根据该评价体系,7 种植物的综合排序依次为风车草、香蒲、芦苇、美人蕉、鸢尾、菖蒲、再力花。 为充分发挥植物在湿地中的作用,可选取综合排序前3 的植物用于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键词:人工湿地,建筑再生骨料,层次分析法,湿地植物,净化效果,评价模型
基金资助: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2022KXJ-115)
下载
下载量:556
查看
点击量: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