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期
• 污水处理与回用 •
再生水输配距离对水质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桑一叶,许骐,李魁晓,王慰,王刚,王浩楠,郑晓英
作者单位: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北排科技有限公司
引用本文:桑一叶, 许骐, 李魁晓, 等.再生水输配距离对水质稳定性的影响[J].净水技术, 2025, 44(2): 86-94.
摘要:【目的】为分析输水距离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一段长约为20km的再生水输配管网为研究对象,监测沿程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再生水管网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逐渐增加,而余氯浓度逐渐降低,微生物浓度与余氯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浑浊度和色度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增加75.3%和6.9%,有机物指标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sub>Cr</sub>)和紫外吸光度(UV<sub>254</sub>)值逐渐下降。通过增加再生水厂内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水输配管网中的余氯浓度,从而提升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论】建议将出厂水的游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45mg/L以上,或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60mg/L以上,可以保障再生水管网8km输配距离内粪大肠菌群浓度低于1000MPN/L,同时不会对再生水补给的河道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研究对再生水输配管网的管理和微生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提高再生水的水质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再生水,输配管网,水质变化,余氯,微生物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041300)
下载
下载量:164
查看
点击量: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