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9期
• 城镇水系统研究与应用 •
基于MIKE模型的中心城区内涝模拟及道路内涝韧性评估方法
作者:周武刚,阮鹏程,杨扬,蔡文明
作者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丹华水利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伊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引用本文:周武刚, 阮鹏程, 杨扬, 等.基于MIKE 模型的中心城区内涝模拟及道路内涝韧性评估方法[J].净水技术, 2025, 44(9): 148-156,205.
摘要:【目的】 目前我国大量城市中心城区存在内涝风险,中心城区具有建设密度高以及排水管道标准偏低等特点,致使内涝治理难度较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排涝方案,文章通过模拟技术评估典型中心城区管网高水位运行下的排水能力,并对不同的排涝方案治理效果进行模拟,基于洪涝模型结果对积水道路开展内涝韧性评估,对比以选择最优方案。 【方法】 文章提出一种城市道路内涝韧性评估方法,考虑内涝影响的道路功能稳定性与恢复性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赣州市河套老城区八一四大道片区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耦合一维管网模型MIKE URBAN和二维地表漫流模型MIKE 21构建该片区内涝模型,模拟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研究范围内的淹水深度和淹水范围,评估系统排水能力、内涝风险,模拟不同治理方案实施后的积水改善情况,评估治理效果与韧性变化趋势。 【结果】 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是导致中心城区内涝风险的主要因素,研究片区范围内55%以上的管网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在5年一遇的降雨工况下,有76.11%的管线不达标;积水高风险区域集中在八一四大道与五龙路交叉路口处,3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积水深度最大可达1.14 m,韧性指数降低到0.28;针对排水能力不足的管段提出3种管道改造方案,经过模拟对比,方案2作为最优方案可大幅提升中心城区排涝能力提升,积水点基本消除,积水面积减少57.14%,韧性指数为0.64。 【结论】 基于MIKE模型可对中心城区不同降雨情景下的内涝情况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可系统分析形成内涝风险的主要成因及评估道路内涝韧性,能为中心城区制定针对性排涝方案及洪涝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MIKE,模型,排水能力,内涝治理,排水系统,内涝风险等级,韧性评估
基金资助:2022 年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BCA066)
下载
下载量:332
查看
点击量: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