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
• 其他水系统研究与应用 •
铁碳微电解材料微污染水体净化试验研究
作者:崔晓宇,张朋飞,彭文启,骆辉煌,赵进勇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引用本文:崔晓宇,张朋飞,彭文启,等.铁碳微电解材料微污染水体净化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23,42(1):128-137.
摘要:我国部分城市中小河湖由于流量小、补水少等原因,形成了微污染水体,此类水体自净能力弱,易发生富营养化和黑臭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水体的水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使用功能。文中使用自制铁碳微电解材料开展微污染水体修复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小试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即材料投加比为10∶100(材料体积∶水体积)、反应初始pH值为7.0和反应时间为8.0 h,此条件下<img id="df8108ac4ad9b0e76c95ebebee1c1aba" class="picture_figure_line" src="http://rtt.5read.com/pdgpath/0e/0edc/0edc86b33a1bc262575968b4f583cea5/e71744542847194d7b42e848846f5910.jpg" width="82" height="13" title="width=82,height=13,dpi=110" />及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86.3%、99.1%和68.8%。随后利用该微电解材料开展实际自然景观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试验,通过铁碳微电解材料的投加,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幅度减少,并可原位持续修复70 d以上,水体中氨氮、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94.9%、81.4%和高于91.0%。与此同时,微电解的电化学特性对藻类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叶绿素a质量浓度由初始的288.64 μg/L降至59.60 μg/L,去除率达到79.0%以上,并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含量持续降低。该研究扩大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微污染水体净化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铁碳微电解,微污染水体,原位净化,富营养化控制,氮磷去除,协同作用
基金资助: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2018ZX07101005);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永定河生态廊道构建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与示范课题(2018ZX07105-002)
下载
下载量:3007
查看
点击量:6205